close

作者:林納斯(Mark Lynas
出版社:Fourth Estate 2007384


 


來源:http://chw2video.com/6deg.htm

書評書訊08/01/2007

 

當全球溫度升高攝氏一度的時候,非洲大陸冰雪蕩然無存,北極熊、

海象和環斑海豹,從地球的北端銷聲匿跡。溫度升高攝氏二度,從

鯖魚到鬚鯨淘汰出局,格陵蘭冰原徹底消融,全球海平面升高七米。

升高攝氏三度,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大部分會在大火中被燒毀,

數千萬或者幾十億難民會從乾旱的亞熱帶地區遷移到中緯度地區。

升高攝氏四度,整個北冰洋冰帽也會消失,全球海平面會又提高五

米,倫敦周邊夏季氣溫將達攝氏四十五度。升高攝氏五度,兩極均

沒有冰雪存在,南極洲中部可能有森林生長,海洋中大規模的物種

滅絕,大規模海嘯摧毀海岸。升高攝氏六度,高達百分之九十五的

物種滅絕。

 

英國作家林納斯所著《六度的變化》心臟衰弱的人不宜閱讀,林納

斯以這本書回答了許多新聞界常見的提問,但是答案通常會被氣候

學家規避,只在私下默想時才存在:一個暖化星球實際生活的情形;

用林納斯的話來回答這個問題:「正如許多環境學家所說,人類經歷

劫之後,殘存者在極地尋求庇護;或者,溫度只會升高一點點,日

子還是照往常一樣過。」

 

林納斯以氣溫每升高攝氏一度為一個章節,有系統地在科學文獻中

找答案,他花了好幾個月的時間在牛津大學科學圖書館遍覽成千的

報告,最後完成了六章,這本書中的所有案例都加有註解,德國波

茲坦氣候影響研究中心古氣候學家拉姆斯多夫(Stefan Rahmstorf)在

「自然」雜誌的書評專欄中表示,以他的專業,也不過只看過註解

中提到的大約五百篇論文,數量還不到所有註解的一半,他說,過

去沒見過研究者能夠挪出這麼多的時間去廣閱資料。

 

最近跨政府的氣候變遷專家小組(IPCC)提出的報告中,有一個章節

以六十五頁的篇幅來重新探討古氣候學家的發現,顯示地球對溫度

系統十分敏感,地球的吸釋能量自有規劃,從太陽吸收能量,然後

再將熱以輻射散發出去取得平衡,如改變這個規律就反應激烈,所

以現在由人類造成對輻射散熱平衡的干擾,相信也將會有劇烈反

應;《六度的變化》翻出地球古早歷史溫度的變遷,以了解溫度升高

後可能出現的現象,反對溫室氣體擴散者,通常都以過往的氣候劇

烈變化為例,認為氣溫升高無足為慮,《六度的變化》以過去的經驗

帶來的另一個警示:過去類似情況的降溫及升溫,造成大面積的乾

旱或海平面升降有過數十公尺的落差,儘管這種情形並非一夕之間

發生,也不見得在本世紀就會出現。

 

拉姆斯多夫在「自然」雜誌的書評專欄中指出,雖然林納斯的詮釋

不盡完美,但就本書的成就與重要性來說,瑕不掩瑜,林納斯並以

可能發生的驚悚事件為案例,因為《六度的變化》的目的不在危言

聳聽而只是提出警告,試著冷靜地記述可能發生的事件,也平衡地

記述科學家們的爭議,譬如:探討北非撒哈拉地區的前途,提出全

球暖化可化解此一地區的長期乾旱;也因IPCC一項有關北大西

洋洋流將在本世紀升高百分之十最新報告,為此他也指出此一洋流

若消失,可能帶來的風險。

 

由於未來不可知,《六度的變化》應提出可能發生風險,但本書常將

風險當成事實,拉姆斯多夫指出,在合理的討論過碳循環及甲烷散

布可能造成的反饋,以及定量的困難與不確定性,作者宣稱當攝氏

溫度提高三度的時候「就會導致升溫四度,接著引發升溫五度」,拉

姆斯多夫說,只要其中任何一個小危機真的發生就夠糟糕了,更別

提寫成像真的一樣。

 

一般有關氣候變遷的書都出自相關科學家之手,林納斯本人並非自

然科學家,全書能稟持科學原則,值得讚賞,但書中有些內容令人

憂心,部分案例反而讓人覺的作者太過樂觀,書中提到溫度提升三

度時,某些地區將遭到乾旱及食物短缺的衝擊,而最近德國全球變

化顧問委員會的報告中指出,這項危機將會提前發生。

 

本書最後也說明了人們否定氣候變遷的狀況,以及我們可以避免地

球暖化所做的事情,林納斯讓讀者覺得處於現況不應意志消沉,而

應採取行動。

 

拉姆斯多夫在「自然」雜誌的書評專欄中表示,林納斯說故事的能

力極佳,本書不會因內容取材自論文而乏味,是愛好這類題材讀者

必讀之作,他認為,林納斯是位引人的說故事者,使本書不會因取

才自論而乏味,是能夠接納這類題材者必需一讀之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aluen2010 的頭像
    daluen2010

    環境教育大家一起來

    daluen2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