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撰文/王澄之‧陳志宏 

考古人員曾從出土的歷代古筷子中發現,其製作以及材質的選用,都與當代的工藝技術和社會環境條件相互輝映,譬如冶銅風行的商朝時有銅筷;而講究精緻工藝的清朝則常在筷子身上雕琢裝飾。

再過幾百年,考古學家將會發現什麼樣的筷子最能反映當代台灣呢?

風行全省的免洗衛生筷

民國八十九年行政院環保署曾依台灣外食人口比例估算,全台灣每天使用約兩百八十萬雙免洗衛生筷,一年足有十億雙之譜。依此情況來看,免洗筷應足堪為當代台灣典型代表。

三十歲以上的台灣民眾對風行免洗筷這段歷史應該記得,民國七十年左右,政府一度宣導人民使用免洗餐具以防感染B型肝炎,當時從高級飯店到巷弄小販,紛紛將可重複使用的筷子換成用過即丟的免洗筷。家在南投縣竹山鎮,現從事筷子貿易的許永旭先生記得清楚,始料未及一陣免洗餐具旋風席捲台灣,竹山鎮內十戶民家有九戶日夜加班製作衛生竹筷,以因應突然爆增的需求量。

竹山自清朝時期即是台灣知名的竹子產地,古名「水沙連」,舉凡各類竹工藝品皆是當地的代表物產,其中尚包括了筷子,由於竹子的長纖維富有韌性,使力不易折斷,為製作筷子的最佳材質。

全台灣最早的一台竹筷製造機,也是竹山人張和順先生於一九三二年發明,四、五十年代,竹山地區附屬張和順的竹筷製造工場高達九十五家,不但供應全省的筷子,其產量亦遠銷日本。

民國七十年間,經改良後的衛生竹筷製造機更以千百計的數量,在竹山的街巷中嘎啦嘎啦,日夜不停地響。頂林林業生產合作社理事主席,土生土長的林漢粱先生對衛生筷生產高峰期的記憶依然鮮明:「當時全竹山加工做衛生竹筷的超過一千家,家裏有山的便砍竹,沒山的便做工,到處可見三代同堂一同「打串仔」(生產衛生竹筷)景象。後來竹山的竹子砍伐不及,乃由苗栗、頭份、台東運來,竹山本地的不算,一天足有一百台載滿竹子的大卡車由外地進入竹山。」

免洗筷中含有二氧化硫

國內一些環保團體,諸如「主婦聯盟」倡導國人少用免洗筷已行之有年,不過總是覺得力不從心,直到去年台北市議員陳玉梅、王正德、李彥秀三人根據一項研究報告,召開了一項記者會,指出免洗竹筷子在製作中殘留的二氧化硫,可能引發氣喘,對人體造成不良影響。此新聞一經播出,立即引起社會大眾的注意與關切。

同年八月分,消費者文教基金會也針對市面流通的免洗筷進行測試,受測試的十種免洗筷中,每一件都測出含有成分高低不等的二氧化硫,但是其含量若比照一般食品標準(關於免洗筷的二氧化硫安全含量,衛生署仍未正式公告),都在範圍之內。

根據免洗筷經銷商的說法,那一段時間他們的銷售量的確因而受到影響,不過,很快就回復正常。終究而言,放入嘴巴的,人們總希望是健康的,之於是那一個國家,那一片竹林被砍了,便顯得不那麼相干。

欲要改變使用免洗筷的習慣,正如攤販的看法,最重要的是要先改變大眾的觀念。在這一方面的努力,國內最具規模的慈善團體──「慈濟」,倒是做得有聲有色。為數量龐大的慈濟委員們都很聽從證嚴法師的話,而證嚴法師乃不時開示每位慈濟人盡可能隨身攜帶自備餐具以減少資源浪費。

除了在觀念上的開導,證嚴法師還進一步指示慈濟一位金頭腦──沈順從委員設計方便隨身攜帶的環保筷子。

家住埔里,曾榮獲日本國際發明展金牌獎的沈順從先生說:「上人要求很高,材質要耐用又要環保;設計要簡單,使老人小孩不用教就會用;另外,又要看來順眼美觀。」苦思了一年多,沈順從一項幾近完美的設計,終於得到證嚴法師的肯定,如今在慈濟的世界中廣泛地被使用。

環保筷的出現,即是環保觀念的具體展現,也代表著當代台灣某種意識的覺醒。事實上,以現在的衛生條件,全面使用免洗筷著實是一種資源浪費,而自備隨身筷則是最完美的方式,如同環保署廢棄物管理處的中心理念:「資源回收是我們的方式,其實善待資源才是我們的理想。」

接下來的,應該是靠傳播的力量,讓好的觀念像點蠟燭一樣,傳遍全省南北。

於是,往後的考古人員再來考據我們這一代時,便不會讓免洗衛生筷占盡風頭。不然,當考古人員最後琅琅下結論:「二十一世紀台灣人用的免洗筷子,是歷代中國人用過最差的筷子,並對地球環境造成嚴重殺傷力。」中國筷子風光萬年,而敗於一朝,豈是當代我們可擔待得起。

 

摘自經典第41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luen2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